中医古籍书库

《养生导引法》

《养生导引法》胡文焕 著

年代:明
浏览:242 次
类目:养生导引

简介:《养生导引法》是明代胡文焕写的一部气功导引著作。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。共列病症27门,每门列功法若干条,可供选用。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(诸病源侯论)中所载的「养生方导引法」。此外,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《太清导引养生经》、《通玄集》等书的部分内容。

类型:免费

  施功的方法是:采用正仰卧姿势,枕头高为四寸,两足之间相距五寸,手与身相距各三寸。

  宽解衣服,披发而卧,排除杂念,收心定意后,即用鼻慢慢吸气,用口呼出,用意念根据次引气向各脏,到达后再重复进行,想要停止应先尽量引气到达此脏,而后方止。但不要勉强延长呼吸,练功日久,功到自成,逐渐可使气息深长。呼吸往来时要尽量轻微,做到不让耳闻,甚至连鼻子都觉查不到,呼吸要细缓、柔和、均匀、深长。达到这种地步,就可引气向大腿、小腿,以感到气至为佳,但又不可用意过强,要使气息和意念达到若存若亡的境界。这样练功百遍,可达到腹中大动,并发出鸣响,连耳朵都能听到,并且足底感到气至温暖。完成此功法的人即成为什么病都没有之人了。

  “八神脏”的形状是怎样的呢?大体上讲,喉咙(气管)就象一条白银环,由十二节复合在一起组成,连系于胸,气管向下所系的是肺,它色白而富有光泽,前两叶高,后两叶低。心系在肺下,上端大而下端尖锐,宛若红色未开的莲花苞,倒悬于肺下。肝连系在其下,色纯青,就象野鸭头颈上的毛,由六叶组成,围抱在胃旁,前两叶高,后四叶低。胆维系在肝下,象绿色的丝囊。脾在正中央,也围抱胃,颜色正黄如黄金般鲜明,肾象两只蹲伏的鼠,居于脊柱两侧,要想知道它的位置高低,向下垂直上臂,正与肘尖相齐的位置即是。肾的颜色纯黑,外面有白色肥浓的脂肪包络着,白黑分明。胃就象一个空净的囊袋。虽说它的形状向右屈折,但不会使食物滞留,产生污秽之患。

  肝能藏魂。肺藏魄,心藏神,脾藏意,肾藏精,所以五脏是神、魂、魄、意、精的住所,又叫“神舍”。五脏生理功能正常则百脉调和,邪气疾症无法停留在体内。小肠长九尺,就象地上有九州一样(另一种说法认为小肠是九土,长度为二丈四尺。)

  行导引者,虚证应闭目,实证应开目,按疾病所苦的部位行气,不要执守七息即止的方法,令气缓缓往来,约二百余次为限度。采用坐位,细匀地咽气,五六遍若仍无疗效,再反复使用这种方法,直至病苦消失为止。病者练功时,可采用仰卧位,披发,如前面说的方法行气,即缓慢地用口纳气,引入腹内,尽量使纳气深长,但又要让气息细微,达到轻微欲绝的状态,缓慢地用鼻呼气,约数十遍。要遵循“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”的原则。闭口,暖和气息令气变温咽下去,约三十遍,待到腹中有转动鸣响时停止,这样往来行气,约二百余次,病不愈即反复行这个功法。病在喉中、胸中的,枕高七寸;病在心下的,枕高四寸;病在脐下的不用枕头平卧。呼吸的方法是以鼻吸气,口呼气者为补;以闭口暖和气息令气变温咽下去的方法为泻。闭气治各种病的方法是:要导引头部的病,仰起头; 要导引腰部脚上的病,仰起足十趾;要导引胸中的病,挽拉足十趾;要导引臂部的病,可用两手掩按两臀;要治疗腹中寒热多种不适的症候,如中寒身热都可采用闭气而鼓腹的方法,想要呼气时,缓缓地用鼻吐气,这样呼气后再重复前面的功法,直到痊愈为止。

  、平坐,伸腰,脚放平,两臂伸直两手按地、用口缓缓吸气,鼻出气。可治疗胸中、肺中痛,咽气要柔和让气温,并闭目。

  、采用端正坐位,伸直腰部,用鼻纳气闭气不息,从前从后摇头,各三十次。可治疗头部空虚,精气不足,头眩欲倒。要闭目摇头。

  、端正地坐着,伸直腰部,然后向左胁侧卧,用口吸气,鼻出气。可消除积聚和心下不适。

  、端正坐位,伸腰,缓缓地用鼻吸气,并用右手捻鼻,可治眼目昏暗或泪常出等症,还能消除鼻中息肉,耳聋,又治伤寒头痛,洒洒恶寒,施用此法要以汗出为度。

  、正仰卧,用口缓缓吸气,以鼻呼出。能治脘腹拘急不适,饱食后应慢慢小咽气,约数十次,达到有温暖感为宜。寒证使人干呕腹痛者,用口吸气约七十次,以气充实腹部,可收到治疗效果。

  、向右胁侧卧,以鼻吸气,从口中慢慢吐出,约数十次,并用两手相摩至掌热,用热掌按摩腹部,让气从下面排出。能消除胁部皮肤痛,呼吸七息止。

  、端正坐位,伸腰,向上伸直两臂,两手掌上仰,用鼻吸气后闭气不息,尽量延长到极限为止,如此行七次,这种功法叫“蜀王台”能消除胁下积聚。

  、伏卧势,去掉枕头,竖立两足,以鼻吸气十六余次,用鼻呼出,吸气时要使气尽量轻微,做到几乎连鼻都感觉不到。可消除身中热,背部疼痛。

  、正坐位,伸直腰,举左手仰掌,垂右手掌心向下。能祛除两臂及背痛,气滞郁结。

  、端坐位,两手交叉抱膝,闭气不息,鼓起腹部十四次,或十四次气满即吐气,可以使气机通畅。坚持此功法十年,可使老年人貌如少年。

  、端坐位,伸直腰向左右倾斜身体,闭眼,用鼻吸气,尽量深吸七次止。可祛除头风。

  、如果腹中胀满,饮食后苦于作饱,可正坐伸直腰,用口连续吸气数十次,以感到胀饱消失为止,如腹中又胀满,可再用此法。腹中有寒气不适,也可以用此功法。

  、端坐位,将两手做出好象拉满弓射箭的姿势,可治四肢烦闷不舒,背部拘急,每天或时常练此法效果更好。

  、正坐伸腰,举右手仰掌向上,用左手托左胁,以鼻吸气,尽力吸七次。可治疗胃寒,饮食不消化。

  、正坐伸腰,举左手仰掌向上,用右手托右胁,用鼻吸气、尽力吸七次。可消除瘀血与结气。

  、两手向后按地,仰头抬眼,用口吸气,咽数十次,可除热,治疗身中伤并消除死肌。

  、正身仰卧,端正伸展两脚两臂,用鼻尽力吸气七次,摇脚三十次而止。可消除胸寒足冷,周身痹痛,厥逆。

  、仰卧,屈膝让膝头向内靠拢相对,手与膝对,两足翻转,伸直腰,用口吸气,以气充实腹部,尽力吸气七次。能祛除痹痛,高热,两脚运动不便。

  、如感觉身体沉重头昏,气血不通畅,亦可行导引法,用两手抱头上下展转,名叫开胁。

  、踞坐,伸右脚,两手抱左膝头,伸直腰,用鼻吸气,尽力吸七次。可治疗下肢难以屈伸、跪拜、起立,脑中疼痛,瘀阻不通,麻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