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书库

《养生导引秘籍》

《养生导引秘籍》胡文焕 著

年代:明
浏览:156 次
类目:养生导引

简介:  养性延命录  教诫篇第一  《神农经》曰∶食谷者智能聪明,食石者肥泽不老(谓炼五石也),食芝者延年不死,食元气者地不能埋、天不能杀。是故食药者,与天相翼日月并列。《混

类型:免费

  古歌曰∶若欲长生学伏心,莫观他事去来今。但向定中神气合,何忧不至大仙林。

  闭神庐以定火候

  草衣子歌曰∶采炼铅汞在午前,一阴生即破其干。所以修生之士,阳时则服气,午后只闭息而已。所以炼阴也。《赤城记》所谓炼气者,闭息也。闭息千日,则五脏不交、六腑不传、百脉不行、百关自凑、神气自御、万化自定。天地不能盗其体,阴阳不能衰其形。从一至十,从十至百,从百至千,闭息一百二十为小乘,闭息一千二百为中乘,闭息一万二千为大乘。昼夜计一万三千五百息,呼吸计五百四十动为一息,去仙不远矣。其术∶湛然无思,澄心燕坐,昂头瞑目闭息,以右手第二指第三指节,谓之生死门,受神之所,乃以数珠按之,心默数之。息急即右转咽喉,不可令大急,急则微出外气,复吸则上。此在口诀。

  开生门而复婴儿

  胎息者,抱一守中之法也。婴儿在腹中,取气于脐管。十月脱胎,即取气于神庐。真人鼻无出入,其息深深。老子所谓复归于婴儿者,胎息之谓也。《胎息歌》云∶鼻口非呼吸,方为胎息功。

  虽居宇宙内,如在胞胎中。世人为生门有脐盖闭塞,所以气出不得。脐虚之后,求息则息,自然气从此处出,鼻中无息也。蟠足正坐,两手交在脐上者,为脐虚。存一之后,应从此处出也。

  圣胎内结

  圣胎内结,握固凝然。卫生之经,思过半矣。自子至午为炼阳,自午至酉为炼阴。阳主乎动,阴主乎静。阳不欲溢,阴不欲覆。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然而知之非难,持之在久无间断。与道相应则内外俱进,而还丹之事可议矣。

  《谷神论》∶含津炼气,吐故纳新,上入泥丸,下注丹田,谓之内丹。阳龙阴虎,木液金精,二气交会,烹炼而成,谓之外丹。修道之人,先成内丹,后炼外药,内外相应,即致神仙。烟萝子云∶真外应,丹自来。金华山人云∶只修真气不修丹,到了多应变化难。定机子亦云∶虽是长生客,未为拔宅仙。更须修大药,方始得飞仙。

  导引诀

  并闭息为之,息满急则微微吐放。

  仰托一度理三焦

  双手极力向上,如擎天状,托之,左右各三次。

  左肝右肺如射雕

  先左引,次右引,极力为之,如前。

  东肝单托西通肾

  右手握固,柱右肾堂,左手极力托之。左手握固,柱左肾堂,右手极力托之。左右各三次。

  五劳回顾七伤调

  右手抱左肘则左顾,左手抱右肘则右顾,皆极力三作。

  游鱼摆尾通心脏

  双展两臂摆之,数多为妙。

  手攀双足理于腰

  正坐,舒展双足,以双手取足心,极力三攀之。

  次鸣天鼓三十六,两手掩耳后头敲

  双手紧掩两耳,叩齿三十六下,以第二指敲耳后骨。

  养生导引法全

  中风门

  一法∶正倚壁不息,行气从头至足止。愈疝、大风、偏枯诸风痹。

  一法∶仰两足指,五息止,引腰,去背痹、偏枯,令人耳闻声。常行,眼耳诸根无有挂碍。

  一法∶以背正倚,展两足及指,瞑心,从头上引气,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,可三七,引候掌心似受气止。盖谓上引泥丸,下达涌泉是也。

  一法∶正柱倚壁不息,行气从口,趣令气至头,始止。治疽、痹、大风、偏枯。

  一法∶一足蹋地,足不动,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,并手尽,急回,左右迭二七。去脊风冷、偏枯、不通润。

  一法∶手前后递,互拓极势三七,手掌向下,头低面心,气向下至涌泉、仓门,却努一时,取势散气放纵身,气平,头动,膊前后欹侧,柔转二七。去膊并血冷、筋急,渐渐如消。

  一法∶两手抱左膝,生腰,鼻纳气七息,展右足。除难屈伸拜起、胫中痛萎。

  一法∶两手抱右膝着膺,除下重、难屈伸。

  一法∶踞坐,伸右脚,两手抱左膝头,生腰,以鼻纳气,自极七息,展右足着外。除难屈伸、拜起、胫中疼痹。

  一法∶立身,上下正直,一手上拓,仰手如推物势,一手向下如捺物势。上下来去,换易四七。

  去膊并内血冷、内风、两膊、两腋、筋脉挛急。

  一法∶踞,伸左脚,两手抱右膝,生腰,以鼻纳气,自极七息,展左足着外。除难屈伸拜起、胫中疼。